在生活中不少人发现牙齿表面开始凹陷、发黄或长斑却不知这其实是牙齿发出的求救信号——牙齿脱矿那么,什么是牙齿脱矿?它的成因是什么?又该如何预防及治疗呢?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牙齿脱矿的神秘面纱
戳视频听医生怎么说词
什么是牙齿脱矿?
牙齿脱矿也叫釉质脱矿,是因为牙齿的牙釉质表面的钙磷脱落造成的,使牙齿的色泽发生改变,出现成白色或者是微黄的斑点。这是准备发生蛀牙时的一种状态。
牙釉质表面的钙磷脱落,牙齿看起来有一些颜色不均匀,比如凹陷、发黄或白斑。牙齿表面颜色为白垩色,光泽度下降、消失,影响牙齿功能以及美观。
脱矿的原因是什么?
1.不良的饮食习惯
饮用碳酸饮料、醋等酸性食品后,不及时漱口,让牙齿长期处于酸性环境中,唾液的笔贬值会下降,此时牙齿表面的钙、磷等矿物质就会流失到唾液中,导致牙齿釉质脱矿。
2.缺钙
牙齿发育过程中缺钙,牙釉质发育不良,对酸的抵抗力下降,容易出现釉质脱矿。
3.佩戴正畸托槽时清洁不到位
正畸治疗过程中托槽及带环边缘的牙面清洁不到位,局部牙菌斑聚集,造成釉质脱矿。
怎么预防及治疗脱矿?
轻度脱矿是可逆的。早期脱矿只是牙齿颜色的改变,形态没有缺损。通过一些修护处理方法,脱矿情况可以得到抑制,牙齿也能恢复健康。
1、加强口腔卫生意识、坚持正确的刷牙方法,定期使用氟化物等综合预防措施。
2、通过局部提高钙离子和氟离子浓度促进再矿化,可采用渗透树脂修复、釉质微研磨、含氟涂料及含氟牙膏等微创治疗方法。
3、使用非致龋甜料添加剂如木糖醇取代蔗糖,减少有机酸形成和酸向釉质扩散。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频率,从而减轻脱矿程度。
如果脱矿严重,形成龋齿则需要进行专业的补牙或拔牙治疗因此,早期发现和预防是关键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守护牙齿健康